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章 朱元璋和劉邦產生共鳴

關燈
第11章 朱元璋和劉邦產生共鳴

【有句俗語大家可能耳熟能詳,那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進入蜀地是帶著自己的軍隊的,將士們思念家鄉,不願長留蜀地,很多人做了逃兵。這場景,和當初劉邦押送服役人員去驪山結果人都跑得差不多了的情況何其相似。可見劉邦這個人的豁達與大度,換成別的人,底下將士敢跑一個試試。】

【韓信在劉邦這裏不受重視,僅當了個管糧的小官,於是和其他人一樣做了逃兵。】

接下來是一段視頻:

[夜色正濃,韓信收拾了包袱,悄悄地離開了營地。

逃跑的人很多,不差他一個。

天快亮時,前來點卯的人又少了不少,有人把這一批逃兵的名單送到了蕭何這裏:“蕭相國,昨晚又有一批人逃跑了。”

“嗯,放這吧。”蕭何習以為常,表現的十分淡定。

士卒將名單放在了桌案上,然後就退了出去。

蕭何拿起名單看了一眼,意外地在名單上看到了韓信,當即放下名單就去追,情急之下沒有向劉邦匯報去向。

韓信已經走了一個晚上,不一定能夠追上。

蕭何心急如焚,從白天追到了晚上。由於許久都沒有回來,被人誤以為他也逃跑了。

丞相都跑了,自然要向劉邦匯報。

劉邦進入蜀地之後,手下時不時有將領和士兵逃跑,人都麻了。

白天點卯的人越來越少。

因為晚上總有人包袱款款,趁著夜色出逃。

劉邦心中理解,放任自流。

這天,有人來報:“蕭相國也逃跑了。”

劉邦聽到逃跑的人是蕭何,原本葛優躺的坐姿順間就端正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和驚慌,說道:“什麽?!我跑了他都不能跑。趕緊去追,不能讓他跑了。”

蕭何是他的左膀右臂,身為相國,居然也棄他而去,這讓他很傷心。

雖然也能夠理解蕭何的選擇,不,理解不了。

在等待的過程中,劉邦心緒不寧,失去蕭何如同失去左右手,是他的一大損失。]

劉邦回想起過往,付之一笑。

他當時是真的以為蕭何要逃跑,可把他嚇了一跳,還好是去幫他追逃跑的良將了。

待到蕭何追來了韓信,軍中有了帥才,反攻項羽的時機也就到了。他怕再拖下去,手底下的將士們都會跑光了,那就真的只能在蜀地當個漢中王了。

就算沒有跑光,時間長了,百姓習慣了安定的生活,將士們就不會再願意隨他去打仗了。

攻打項羽的機會也就只有剛進漢中還沒有安定下來的時候。

就如蕭何所說,趁天下還沒有安定的時候,要幹什麽抓緊時間幹,百姓剛剛經歷戰亂之苦,還沒有開始享受和平帶來的好日子,正是什麽苦都能吃的時候。

由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我們知道,蕭何並不是真的逃跑,而是親自去追韓信了。這麽做一是情急,二是他熟悉蜀中道路,三是只有他能將韓信給勸回來。】

【蕭何很賞識韓信的才華,認為能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必然是此人,結果人跑了,如何能不急?肯定是要把人追回來的,問題是怎麽追。】

【這就要用到地理知識了。】

【蜀地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四川盆地,被高山包圍著。古代人要從鹹陽進入蜀地,需要穿過秦嶺進入漢中,再穿過大巴山進入蜀中腹地,走人工棧道。道路既危險又不寬敞,別說是汽車了,連電瓶車都很難通行,咳咳,別說是馬車了,連馬都很難通行。】

各朝各代的眾人:汽車?電瓶車?是馬車和馬的別稱嗎?

【詩仙李白在《蜀道中》寫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荀彧的大侄子荀攸原本是要去蜀地任職的,因為道路不通在原地停留許久,被曹操收入麾下了。】

被天幕提到的荀彧:“?”

【劉邦進入蜀地時,為了讓項羽放心,把入蜀的棧道給燒了,表明態度他就準備安心當個漢中王,以此來麻痹項羽。】

劉邦點頭,確實是這樣,但這和蕭何如何追韓信有什麽關系?

【劉邦攻入鹹陽時,其他人都看中宮中的財物,只有蕭何看中的是丞相禦史府中的戶籍、地形、法令等文檔資料,掌握了各地的地形,對蜀中的道路那是應該了解的。】

嬴政看到這裏,忍不住讚道:“蕭何果然適合做丞相,不為財帛動心,有遠見卓識,知道禦史府中那些文檔資料的價值。”

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想見到蕭何。

之前關註了作者的大臣們並沒有出去淋雨,聽到秦始皇這話異口同聲地道:“陛下,這是天佑我大秦。”

【韓信跑了,也就成了逃兵。若是派兵去追,這樣追回來的韓信還會為劉邦效命嗎?甚至當時的情況下,去追韓信的士兵都極有可能和韓信一起跑路。】

接下來是一段視頻:

[朦朧月色下,蕭何終於追到了韓信,可算是松了一口氣。

韓信看到蕭何時驚訝了,“蕭相國,你也逃跑?”雖然很難相信蕭何會逃跑,但是未帶一兵一卒出現在這裏,不是逃跑是什麽?

蕭何:“……?不,我是來追你回去的。”

韓信自嘲地笑道:“沛公身邊不缺一個管糧草的小官,有我沒我都一樣。那麽多將士逃跑,蕭相國不去管,怎麽就追著我韓信不放呢?”

夏侯嬰和蕭何的推薦,都沒能讓他得到劉邦的重用,再留在這裏也沒有多大意思。

蕭何說道:“沛公身邊是不缺一個管糧草的小官,但是缺一個大將軍。我是來追大將軍韓信回去的。”

韓信不敢相信:“沛公打算封我為大將軍了?”

“對,而且是建一座拜將臺,沛公沐浴更衣,齋戒三日,隆重地舉行拜將儀式。”蕭何管不了那麽多了,先把人騙回去再說。

韓信終於相信了,忍不住露出笑容。

又是建拜將臺,又是沐浴更衣齋戒三日,很明顯是認真的,不是糊弄他的謊話,於是決定了跟著蕭何一起回去。

在半道上,他們居高臨下,老遠就看到了來追蕭何的士兵們。

蕭何連忙拉著韓信走了另外一條道路,避免迎面碰見。開玩笑,自己回去和被人找回去情況完全不一樣的。

韓信感嘆道:“你對這裏的路還挺熟。”只是為什麽要避著那些士兵呢?

旋即他明白過來了,生氣地道:“沛公並沒有封我為大將軍,你在騙我?”

蕭何急忙說道:“只要你跟我回去,許諾你的一一都會實現。”都被人當成逃兵了,再不把韓信帶回去,他回去要怎麽向沛公交待?

韓信:“……”估且再信蕭何一次。

天下已經被項羽所得,而他正是棄了項羽前來投奔劉邦的。說真的,離開劉邦他也無處可去,若是去投奔其他的王,有被綁去項羽那裏的風險。

畢竟,敢和項羽爭奪天下的人不多。

蕭何勸動了韓信同他一起回去,在劉邦面前極力推薦,果真沒有對韓信食言。

讓劉邦建拜將臺,拜韓信為將,他做到了。]

【正是有了蕭何慧眼識人,追回韓信,極力舉薦。這才有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兵仙韓信,才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方能奪取天下。】

【可以說韓信能有成就,離不開蕭何這個伯樂。】

嬴政點頭,能舍下身段親自去追一個管糧的小吏就已經十分難得,更可貴的是慧眼如炬,發現了韓信這一將才。

韓信能幫劉邦打下天下,想必本領不俗。

就是不知道韓信年齡幾何,可以派到邊關去,在蒙恬身邊培養一下,守衛邊界,抗擊匈奴。

【天下安定後,劉邦分封隨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為王,韓信就在其中。蕭何幫助劉邦鏟除這些異姓王出了不了力。】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的兩次人生拐點都被蕭何掌握,第一次拜將封王,第二次卻是被騙入宮中殺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與呂雉這一手,不可謂不狠毒,寒盡功臣之心。不知道作為韓信的朋友,蕭何問心是否有愧呢?】

秦始皇:“?”

對功臣向來都不錯的秦始皇迷茫了,同為被天子器重的武將,蒙毅也懵了。

他們聽到了什麽?不是說韓信是大功臣,怎麽突然就被騙進宮中,殺了?

劉邦:“!!!”

你們懂什麽叫坐立難安!殺韓信就是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定。

晚年的朱元璋嘆了口氣:“朕懂劉邦的心情,很懂,為了維護皇權的穩定,俺也是這麽幹的。”

殺開國功臣,是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定。

標兒死了,時間太短,皇孫朱允炆年齡尚小,沒有能夠鎮壓藩王的能力,他不惜親自改寫自己放言不改一字且已經定稿了的《皇明祖訓》,只為了削藩為朱允炆鋪路。

他為兒孫做的夠好,只是有點對不起那些開國功臣和與他血脈相連的藩王們。

趙匡胤對劉邦的做法不置可否。

相比劉邦,他的手段就柔和的多,沒有大開殺戒。杯酒釋兵權,皆大歡喜。

李世民想到天幕上說劉邦屢戰屢敗,不禁搖頭,只有自身不夠強,才會忌憚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

他不但沒有殺功臣,連曾為敵對的魏征都沒有殺,還像公子小白重用管仲一樣重用魏征。

【韓信,蕭何,張良三人並稱“漢初三傑”,同為劉邦的開國功臣,一個封王而後又降為侯依然逃不過被忌憚殺害,一個封侯後雲游天下,只有蕭何安然穩立朝堂之中,甚至在劉邦死後作為托孤大臣輔佐漢惠帝,情商和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當然,僅是這點,他無法被歷史銘記兩千多年,他的功績,主要在於兩點。】

嬴政心道重點來了,他主要想聽的就是蕭何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第一,他制定了漢律九章。

漢律九章,顧名思義,是一部律法書,一部治國安邦的新律法,對後世影響深遠,被譽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荀彧的女婿陳群就是以《漢律九章》為藍本,制定《魏律》。】

蕭何有點臉紅,這《漢律九章》是他在《秦律》的基礎上制定的,想不到在後世會有這麽高的讚譽,怪不好意思的。

又被天幕提到的荀彧:?

【它在秦律的基礎上,輕徭薄賦,不勞民傷財。制定休養生息的政策,十五稅一。十五稅一或三十稅一成為了兩漢一直以來推行的稅收政策,只除了漢桓帝和漢靈帝這兩個增加百姓賦稅的敗家子,導致漢王朝衰敗的罪魁禍首。】

漢律九章,在後世幾經戰亂,輾轉遺失的孤本,在天幕的強大能力之下,呈現在歷朝歷代的皇帝與文武百官面前。

盜法、賊法、囚法……前幾條與秦律相似,但比秦律更為完善,刑罰方面則更為寬容。後幾條,又新增賦稅,徭役,戶口等等,對比秦律非常完善。

天幕之外,嬴政看得極為認真。

治國安邦?

他慣以法家治國,認為家國律法必須要嚴苛,在一統天下後繼續采用重典治世。他本以為如此嚴厲的律法之下,大秦本該海晏河清,傳承萬世。後世卻告訴他,他的想法從根源上就是錯誤的。

只有適當的放寬,才能在亂世後保證社會的安定。

各朝各代

百官們看到失傳已久的孤本再現,俱都興奮不已,天幕說的不錯,他們如今的律法都是在這本上增改而來,裏面有些條款如今看來雖然有弊病,但在秦末漢初的時候能想到這樣的律法,蕭丞相實在有愛民之心,高遠之見。

被天幕特點的漢桓帝、漢靈帝漲紅了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天下都是他們的,加點賦稅怎麽了?怎麽能叫敗家子?給他們桓、靈這樣的謚號過分了啊。

兩人因為國家財政困難,確實有過增加百姓賦稅的行為,自覺地對號入座。

天幕上的漢律九章消失了,眾人無不扼腕嘆息,原版怎麽就沒保存下來呢。

“導致漢王朝衰敗的罪魁禍首?”西漢的皇帝們一致想要暴打漢桓帝和漢靈帝,這兩個不肖的子孫後代。

這兩個敗家玩意兒不會上十大敗家皇帝榜吧?丟人!

劉秀:“……”漢桓帝和漢靈帝不會是他的子孫後代吧?他丟不起這個人。

被天幕點名批評的漢桓帝和漢靈帝承受著百官苛責的眼神,有怒不敢言:他們可不是亡國之君,肯定不會上“十大敗家”皇帝榜的……吧?

【第二,保護了典籍,傳承了文化。】

【我們大家都學過這段歷史,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鞏固統治,統一思想,實行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愚民政策——焚書坑儒。這一政策,是丞相李斯提議,秦始皇采用下令的。】

【焚書是指:民間只準留下有關醫藥、占蔔和種植等技術相關的書籍,除秦朝的史書以外,其他六國的史書以及各處流傳出來的書籍,全部都要燒掉,而且以後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借古諷今的誅滅全族。】

【焚書指令下達後,“諸子百家,百家齊放”的時代徹底過去了,民間有關先秦時期的典籍化為了灰燼,只在皇家圖書館內有一套藏書。】

【坑儒是指:術士侯生、盧生罵秦始皇濫用重典,貪念權勢,生性殘暴的話被秦始皇知曉了,於是秦始皇將說他壞話的術士、儒生活埋,以免他們妖言惑眾。】

天幕出現秦人焚燒書籍、坑殺儒生的畫面,觸目驚心。

【這一舉措,在當時是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因為秦一統天下,必須要統一思想、文化等等,否則天下很快又將四分五裂。

但這一手段太絕對,太粗暴,以至無數春秋戰國時期的寶貴典籍均被焚毀,我們的璀璨文化傳承出現了讓無數人扼腕的殘缺。】

【我們處在祖龍當時的境地,可能也沒有辦法做出更好的決策。但是幾十年之後,另一位被譽為“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劉徹,在面對相似的境地時,交出了一份更為溫和、也讓王朝穩固的答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天幕之外,秦始皇嬴政良久失語。

後世之人肯定了他做出這一舉動的原因,卻批判了他的手段。歷史也給與了他最直接的反饋,他的大秦就要亡了。

不對啊,他不是留了一套書籍由皇家保管嗎,怎麽會殘缺?

劉邦:“!!!”他老劉家也出了千古一帝,啊哈哈哈哈哈!

劉啟:“!!!”我兒出息啊,給祖宗長臉了!

劉徹:“!!!”朕果然是能夠媲美秦始皇的千古一帝!哈哈哈哈哈哈!!

文武百官:“!!!”

【扯遠了,劉豬豬的功績咱們以後再說。

很多人其實不知道,祖龍焚書後,其實很多典籍是有備份的,放在鹹陽宮的皇家圖書館裏。然而項羽進入鹹陽宮後,一把火將鹹陽宮給燒了。宮內珍藏的六國史書以及眾多典籍,被項羽付之一炬,燒的幹幹凈凈。裏面的典籍,都沒有了。】

天幕上出現了火燒鹹陽宮的場景。

大火劈裏啪啦地燃燒著,煙塵滾滾,混著梁木的倒塌聲和人們的哭喊聲,珍貴的典籍逐漸被大火燒成灰燼。

劉徹的大笑戛然而止。

他聽到了什麽?劉豬豬?豬什麽?什麽豬?什麽豬豬?!

嬴政:“……”體會到了心痛的感覺。

焚書之舉,功在當代,罪在千秋。現在多備份一些,交由官吏們保管還來的及嗎?

手不釋卷的趙匡胤長嘆一口氣:“哎!”

先有秦始皇焚書,後有項羽火燒鹹陽宮,先秦的典籍就這樣付之一炬,未能流傳下來。

秦始皇焚書是政治舉措,項羽瞎湊什麽熱鬧?這項羽是不是一介武夫,沒有讀過書,不知道書籍的重要性?

武夫當道,可真是一場災難。

不重視文化,如何能坐穩江山?他略帶嘲諷地想,項羽如此目光短淺,難怪會被劉邦打敗。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想到了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場景,義憤填膺,忍不住批判,這項羽怎麽跟個外人似的,對別人的珍寶肆意破壞?

他不知道燒的是自己家嗎?

好歹也是名門之後,在鹹陽城燒殺搶掠,與土匪強盜何異?還不如出身低微的劉邦,攻入鹹陽城後約法三章,不殺害百姓搶奪財物。

所以劉邦才是天命所歸啊。

【所以蕭何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局面:典籍沒有了,怎麽辦?好在當時避世的大儒不少,他就請來有學問的人,將典籍都默寫出來,收錄保存。】

【他這一舉措,為歷史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古籍,雖然後來又多經戰亂遺失,但思想與文化卻留存下來,深深影響著後世兩千年來的文人們。】

聽到此處,嬴政對蕭何更加的讚賞,還好本來就是他秦朝的官員。

這樣的人才,他一定要提拔重用。

大秦正是缺人之際,張良、韓信,以及天幕提及的所有人才,能尋到的,都要想盡辦法招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